人类大命运——从智人到神人

 

赫拉利(Harari)的这本书的原名叫做《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future》,简体中文版直译作《未来简史》其实有点勉强。这本书盘踞畅销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已经从少数几个先哲的口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自由意志”从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逐渐转变成了一个科学问题。科学的进步也让宗教离开了支配...

赫拉利(Harari)的这本书的原名叫做《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future》,简体中文版直译作《未来简史》其实有点勉强。这本书盘踞畅销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已经从少数几个先哲的口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自由意志”从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逐渐转变成了一个科学问题。科学的进步也让宗教离开了支配世界的神坛,除了宗教和艺术,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等都在不断从科学中获益。然而科学也有少数的缺陷,诸如是非善恶这样的伦理学问题只能诉诸于人文主义,我们希望人类并不仅仅是数据和算法,更奢侈的,我们希望把“我”从生物的一般性中剥离出来,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成为神

在智人(Homo Sapiens) 统治世界的几万年里,经过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人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盘踞在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在掌握和了解世界的基础上,他们渴望控制和创造世界。

科学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得到了质的飞跃。现在,活到100岁几乎是每个人都可以想象的现实。虽然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医生和学者并不会声称自己正在努力实现让人长生不死的梦想,只会说自己在解决这个或者那个(肺结核或者癌症)特定的问题,但衰老和死亡只是这些特定问题的总和,人类科学并不会在解决完所有的问题之前停下脚步。长寿乃至不死改变了人类作为生物的一项基本属性,人类即将或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就不会再受“自私的基因”驱使,实现“自我”的价值将逐渐变得比延续基因更重要。

在长生不死的基础上,人类对幸福快乐还有不厌其烦的追求。可以想象的是,谁也不愿意过痛苦而长寿的一生,因此获得幸福快乐是人类摆脱必死命运之后的最重要的追求。现代科学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非凡的认识,生化学家已经可以分离出好几种化学物质(药物)来帮助人类获得快乐的感觉。但即使我们又足够多的方法让人感觉到幸福快乐,人类的生物学本质限制了人类获得永久快乐的权利(Adaptation,人类会适应现有的环境水平从而不再觉得幸福)。就像《独立宣言》里所写的那样,人人拥有“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而不是“享受幸福快乐”的权利。

Deus (Latin pronunciation: [ˈdeːʊs]) 在拉丁语中是神的意思,智人是不是进化成了神,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智人正在朝着神的方向前进。科学革命带来的除了生存和快乐的享受,还带来了改造世界甚至进化自己的可能。生物工程已经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改变一些植物或者微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也拥有了一些能够自我学习和进化的程序(算法)。智人正在向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的方向发展,成为神似乎将成为智人的命运。

意义还是力量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几千年来,人类在虚构故事——宗教、国家、社会、公司——的统一下创造了无数的文化和历史。然而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似乎开始打破虚构故事的地位,现代历史就是科学和宗教的斗争史,随着时间推移,科学的光明逐渐驱散了宗教的黑暗,世界越来越理性,世俗和繁荣。然而,人类社会的构建仍然离不开宗教——或者说虚构故事——的协助。诚然,科学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问题的答案,但却不能指导人类应该做什么。

宗教赋予人类行动必要的意义,在科学革命之前,人类的生活完全受到国家或者说宗教的指导。对当时的人类来说,是否拥护国王,是否英勇战斗,是否吃了禁忌的食物都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人们相信有全知全能的神在安排着一切,虽然看不到脚本,但一切的发生都必然有意义,现在的苦难都是为了最后的美好结局。

现代文明打破了虚构的神话,除了自然定律和自身的无知,没有什么可以限制我们的活动。自然灾害不是对我们违反禁忌的惩罚,因此我们可以消灭它们;战争并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创造和平;我们死后也没有天堂可以住,因此我们也不想死,我们应该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并永远活在天堂里。

只要我们不断的投入资金促使科学进步,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有足够多的知识和足够先进的技术让我们可以长生不死、快乐幸福的活下去,而这一切并不会有什么神灵(上帝)来阻止。获得神的力量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威胁。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获得如此庞大的力量,这样的“无所不能”也让现代文明比以往过去的各种文明都感到焦虑。

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人类的行为总是需要两个方面的指导:伦理判断和事实判断。必须肯定的是,科学进步让人类对事实的判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科学并不能解决伦理判断的问题。科学可以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存需要氧气,但不能告诉我们用窒息的方式处死一个死刑犯是不是对的。

现在社会中,“人文主义”代替了宗教的地位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的困境。“自我”的概念因此走上神坛成为了人文主义“宗教”中的神。人类开始相信正是人类自身的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的感受而不是神的感受成为了人类进行伦理判断的基础。人文主义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模式,我们开始通过投票选举领导人(不再是君权神授),商品因为用户更喜欢而更畅销,只要有人觉得美就可以是艺术。

然而好景不长,现代科技发展出了可以比人类做出更优决策的人工智能。当然,计算机还不能向人类一样拥有感受,抛开科学对“自由意志”的争论,意识一直是人类觉得区别于机器的骄傲所在。但是,没有意识却拥有高度智能的计算机已经在诸多方面超过了人类,例如下棋,开车,股票交易,疾病诊断等等。

大数据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意识——想法、喜好、习惯——被计算机的统计数字取代,如果说生物不过是针对输入产生输出的一种黑盒算法,那么计算机通过数据对人类行为的预测会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人文主义中真正起作用的——人类自身的欲望,计算机真的能比人更了解人类的欲望吗?

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乔布斯曾经这样讲过:

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他们想要的产品还不存在,直到你把产品摆到他们面前。

或许我们未有在面对未知未来的时候,才比无意识的人工智能更优秀吧。

这本书的结尾指出,我们还没有办法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意识”——或者说是“自由意志”。从科学的角度讲,“自由意志”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学属性尚不明了,但计算机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不依赖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统计从而在多个方面超越人类的表现。人类究竟何去何从,是作者留个每个读者的问题。


你可能也喜欢: